设为首页
科研动态

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(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)

时间:2022/7/5 10:39:06  作者:岳丹  来源:《安阳日报》  查看:76  评论:0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,要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,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、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。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(以下简称“双碳”)是一场硬仗,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。打好这场硬仗、赢得这场大考,必须把“双碳”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推动“双碳”工作,坚持深邃历史观、绿色发展观、全民行动观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意志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

一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、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,以系统思维谋划推动“双碳”工作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,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。“双碳”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,它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。因此,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、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为指导,运用系统思维来科学谋划“双碳”工作。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,提高全局战略思维能力,把系统观念贯穿“双碳”工作全过程。注重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,既要增强“全国一盘棋”意识,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,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,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“双碳”行动方案,坚持统筹全局。另一方面要坚持长远眼光,制订中长期计划。“双碳”问题不是短期问题,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。而且,当前我国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依然处在碳排放增长阶段,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可能逐步下降。因此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既是一场硬仗,也是一场持久战,是一个分阶段、循序渐进的过程,而非一蹴而就、一哄而上的短期计划。各地各企业应将减碳列入年度以及中长期规划中去,持续地推进。

二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,以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助推“双碳”工作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这一科学论断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,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的重大原则,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,给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、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指明了正确方向和路径。推进“双碳”工作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观,坚定不移地走“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”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一是优化产业结构。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由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,采用节能技术、新能源技术、碳捕集前沿技术等新技术实现高耗能产业链脱碳,提高工业产品绿色化和附加值,推进产业结构低碳价值链发展。优化调整能源结构,加快清洁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,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。二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变革。加快产业转型,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,提升新兴产业比重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,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,积极构建耗能排放低、科技含量高、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,大幅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。

三、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行动观,以全民行动汇聚起“双碳”工作磅礴力量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,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。”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发生质的改变,不仅需要依靠政府“自上而下”的战略布局与制度安排,也需要“自下而上”的全民行动。一是强化绿色低碳教育,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。当前,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、自然灾害越来越多,让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绿色发展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。思想决定行动,碳达峰碳中和更需要人们具备强烈的绿色意识。建议开展更加务实、高效的全民绿色低碳教育,提高人们对绿色发展紧迫性的认识,增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度、参与度,让低碳绿色理念入脑入心,为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。其中特别要做好“从娃娃抓起”,培养“绿色原住民”一代。二是全方位推广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,需要积极推进绿色生产、绿色流通、绿色生活、绿色消费,构建绿色产业链,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。首先,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活动,实现垃圾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,让垃圾分类成为现代生活新时尚。其次,国家利用相关政策,鼓励市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(节电节能高效、无污染)的供给力度,引导消费者在生活中优先选择购买使用节能降碳的绿色产品。最后,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,扩大有机绿色食品的供给,引导人民群众注重餐饮营养结构,自觉养成以天然有机食物、蔬菜、水果等为主的绿色饮食习惯,从而带动绿色农业、绿色畜牧业发展,帮助减少碳排放,促进碳中和。

 

来源:2022625日《安阳日报》第三版理论版

作者:基础理论教研部  岳丹

本类推荐
XML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