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调研成果

关于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

时间:2016/5/10 23:00:29  作者:J9九游会  来源:本站收集  查看:16841  评论:0

-----以内黄县张龙乡和汤阴县白营乡为例

 

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融入“五位一体”的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,第一次提出“美丽中国”的全新概念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,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就是要为农民生产生活营造和谐舒适的氛围和环境,从“清洁乡村”到“美丽乡村”最终实现“幸福乡村”,从自然环境的美化、基础设施的硬化到邻里和谐关系的营造、人文环境的构建,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为此,我们42期中青班一组的九名学员,在J9九游会指导老师韩亮、杨卓航的带领下,深入到内黄县张龙乡和汤阴县白营镇,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实地调研,现将情况报告如下。

一、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

近年来,我市以实现“美丽安阳”、“美丽乡村”为目标,着眼于农村人居环境保护长远大计,大力实施以“乡村清洁工程”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,不仅使乡村生态环境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,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,推进了新农村建设,也使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。

(一)领导重视,统筹推进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,2008年开始就作出重大决策,坚持以“乡村清洁工程”为抓手,以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,全力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。2010年开始每年将这项工作列入我市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,一年一个新台阶。2014年又制定出台了《安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》,提出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,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,以清理农村积存垃圾为突破口,以保住房安全、保饮水安全、保用电安全、净化环境、硬化道路、美化村庄 “三保三化”为重点,通过实施“661计划”(即:实施六大工程,坚持六个率先,到2018年建成1000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。六大工程:住房安全工程、饮水安全工程、用电安全工程、乡村清洁工程、乡村畅通工程、乡村美化工程。六个率先:城市近郊、县城周边、产业集聚区内、乡镇政府所在地、主干道两侧、旅游景点附近及沿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要率先争创示范村),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到2018年,全市87%的行政村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,47%的行政村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;到2020年,全市农村居民住房、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,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、整洁、便捷,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。为此,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、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指挥部,市委副书记和两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,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,市委农工办作为指挥部下设的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。各县(市、区)也都成立机构,加强领导,整合资源,统筹推进。目前,全市已经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、部门积极参与,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,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。

(二)创新方法,初显成效。我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,从市农办、民政、财政、环保、住建、交通等14个部门抽调了19名同志,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实体性办公室,具体负责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,并从今年起,每年安排19万元运行经费,纳入财政预算,保障办公室正常运转。工作中实行月暗访、季通报,在安阳电视台、安阳日报曝光发现的问题,并限期整改。2014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入2.6亿元,改造农村危房4710户,解决农村饮水安全77.6万人,硬化村道315公里,植绿化树16万株,建成垃圾池或垃圾箱2.3万个,建设垃圾中转站196个,简易垃圾填埋场2086个,配备大中型垃圾清运车1306辆,小型垃圾清运车5262辆。全市94%的村庄建立完善了农村长效保洁机制,初步建成400个达标村、200个示范村,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了干净、整洁。我市抽调人员集中办公、汤阴县实行市场化保洁等做法,受到谢伏瞻省长肯定,相关工作多次在河南日报、省三农杂志社进行专题宣传报道。汤阴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、安阳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步县,受到省表彰和资金奖励。

(三)标本兼治,长效管理。为防止“一窝蜂”、避免“一阵风”,我市力求建立长效机制,规范管理,积极推行“户集、村收、乡运、县处理”的梯级垃圾处理模式,实现“有人干事、有钱办事、有章理事”,使人居环境整治步入规范化、制度化管理轨道。在有人干事上,着重健全农村卫生保洁运行维护机制,要求乡村两级按照不低于农村人口2‰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,并配备必要的清扫工具。全市目前已配备农村保洁人员8202人。同时,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,鼓励通过委托、承包、购买等方式,为农村提供市场化保洁服务。全市目前已有514个村实现了市场化保洁。在有钱办事上,着重建立公共财政投入、社会化多元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。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引导资金,实行以奖代补,根据工作进度随时下拨。各县(市、区)也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,其中林州市、安阳县、内黄县、汤阴县分别安排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,龙安区不少于300万元,其他区在100万元以上。为了集中使用投向农村的资金,我们实行“7+x”的办法,由党委、农办牵头,发改、财政、住建、环保、国土、农业6部门配合,会同涉农项目实施主管部门,对涉农项目申报、立项、实施、考核验收、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,集中投向年度计划创建的示范村和达标村。如:重点整合一事一议资金4978万元、危房改造资金2756万元、扶贫资金5000万元,形成了合力,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。同时,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,采取记功、记奖、命名等多种形式,吸引企业、个人投资,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村内修路、建设学校、幼儿园等。在有章理事上,着重建立村级环境维护组织,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明确保洁项目、范围、标准、奖惩等内容,确保了保洁工作的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
二、内黄县张龙乡的做法

张龙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北3公里,面积49平方公里,占全县总面积的4.2%。辖21个行政村,22个自然村,126个村民小组,8900户,40900人。近年来,张龙乡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全乡重点工作来抓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
一是全乡动员,全民参与。该乡把群众反映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列入近年来重点工作台账,乡领导班子带领各村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到井店、滑县、新乡等地参观学习,按照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,实现全乡硬化、净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的奋斗目标,多次召开乡村两级会议,研究确定了“苦干两三年,旧貌换新颜”的工作思路,统一印制了1万余份《致群众的一封信》发至每家每户,全面介绍环境整治的意义、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,积极倡导群众主动参与,自发打扫各自房前屋后卫生。在村主要路口、容易乱倒垃圾和阻碍交通的地方粉刷宣传标语50多处,时刻提醒商户、过往车辆和群众注意村容村貌整洁。活动开展以来,全乡形成了人人都是保洁员,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局面。

二是突出重点,分步实施。该乡经过调研,认为只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,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才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。为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,乡党委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,通过整合项目资金、一事一议等,采取“补一点、集一点、欠一点”的方式,去年筹集资金450余万元,对全乡14个村实施全长15000余米街道硬化拓宽工程,栽植大叶女贞3000余棵,粉刷墙壁11万平方米,建设垃圾填埋场24处。在街道拓宽硬化后,聘用保洁员90名,负责日常环境管护,投资6万元集中采购垃圾清运车90辆,出台了保洁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,要求保洁员每逢单日早8点前打扫好责任区卫生,每月与村干部一同对街道卫生进行一次集中清理,逢古会、庙会集中打扫,在全乡范围内,形成了运行良好的长效机制。通过强基础,建机制,奠定了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坚实基础。尽管全面启动很难,但开展之后很快取得了群众的响应和拥护。丁张龙村煤球厂厂长张化寒主动捐资10万元,在山西搞建筑的李振华、李运昌主动捐资10万元,积极为家乡环境整治贡献力量。

三是加大投入,实惠为民。该乡今年又多方筹集资金500万元加大对环境整治工作投入力度,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乡承诺办理七件惠民实事之一,力争所有村达到有一条美丽街道、有一个文化娱乐广场、有一套健身器材、有一个标准化四室服务场所、有一支专职环境治理队伍的“五个一”目标。乡政府将对实施街道路面拓宽硬化的13个村奖补街道硬化资金的50%,进一步调动村内干事积极性,并广泛动员胡同内群众集资实施胡同路面硬化。同时,制定了保洁员评比办法,抽调政府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暗访督查,对坚守岗位,工作先进的保洁员进行现金奖励,对工作落后的保洁员予以解聘。制定了全乡环境整治观摩评比制度,每季度组织乡班子成员、中层干部、村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对全乡21个村进行观摩测评,采取每人一票的方式选出前5名和后3名,对前5名的村奖励现金2000元,对排在后3名的村处罚1000元,年底从经费中扣除。

三、汤阴县白营镇的做法

白营镇位于汤阴县东北部,紧邻市区,辖26个行政村,人口34898人。该镇经济条件较好,已于2012年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市场化保洁全覆盖,设立了专职城管办及两家保洁公司,现有城管办队员6人、保洁员86人。该镇从五个方面入手,全面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。

一是广泛宣传,全面发动。充分利用村内广播、城管办宣传车、宣传彩页、手机推送短信等形式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益处,让洁净靓丽新白营的观念深入民心,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。

二是健全机制,严格奖惩。先后出台《白营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》、《白营镇小巷奖补方案》、《白营镇农村保洁员管理办法》《白营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督导办法》《白营镇机关干部分片包干制度》等一系列制度,并请镇纪委配合监督制度落实情况,严格奖惩。让制度不仅仅挂在墙上,而是真正服务于工作。

三是集中整治,不留死角。采取每周一小整、每月一大整、每季度一考评的办法,各行政村及保洁公司按照“三无一规范一眼净”标准对所辖责任区域进行“大会战”式集中整治,确保常见常新、不留死角。

四是抓住亮点,打造精品。在保持长效机制的基础上,该镇今年重点做好三大亮点工作。一是继续实行小巷治理政策,自2014年起全镇已有胡营、大付庄等11个村硬化小巷90219平方米,修建排水沟15625米;二是实行垃圾转运制度,对已纳入县城建规划区的7个行政村实施了垃圾转运制度,经测算,7个村每天转运垃圾约16.5立方,合6.8吨;三是打造示范村,以点带面,已对胡营、大付庄等3个村进行了精品打造,涉及垃圾车、文化墙、篱笆栏、地面花砖等项目。

五是整合资金,改善民生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,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,加强对重点民生项目的建设。截止目前已完成6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、3个村的安全用电改造、150户危房改造、8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改造、1万株廊道绿化等任务。以保住房安全、保饮水安全、保用电安全、净化环境、硬化道路、美化村庄“三保三化”为重点,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
四、当前存在的问题
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面宽,牵扯部门多,工作任务重,实施难度大,要想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,切实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必须正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

(一)存在两种情绪疏导不够到位的问题。一是畏难情绪。部分农村干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,不敢主动担当,找一些筹措资金难、群众组织难等客观理由,一味逃避、推脱,在行动上消极懈怠,不愿管、不想管、不敢管现象突出,缺少主动作为精神,出现了个别干部不作为,个别群众不配合的现象;二是担心“一阵风”的情绪。部分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,前期大刀阔斧,村容村貌明显改善,干出了漂亮成绩,但在长期维护上缺少管理,缺少经常抓、抓平常,反复抓、抓反复的精神,仅停留在应付性、临时性的层面,没有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当成一项长期工程、系统工程抓好抓实。

(二)存在两支队伍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。一是农村干部队伍作用发挥不够。部分农村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,认为“农村环境就这个样”的思想根深蒂固,临时应对思想比较严重,工作敷衍塞责,走过场,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“上边热、下边凉”的现象;二是保洁员队伍力量薄弱。农村保洁员人员配备较少,工资较低,队伍参差不齐,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,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,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,但是疏于管理,缺乏监督考核,干好干坏一个样,工作积极性不高。

(三)存在两项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。一是资金整合机制不够完善,资金投放量少。资金短缺是制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瓶颈,在资金投入方面各单位部门缺少统筹兼顾,资金整合不足,投放不到位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根本改善,致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零敲碎打,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,没有真正落实长效机制。二是垃圾集中处理机制不够完善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存在陈年垃圾清运难、农村垃圾收集难、农村垃圾转运难、农村垃圾处理难、环境长效保持难的尴尬局面。

五、意见建议
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启动时间短,推进力度大,农村环境越变越好,老百姓由衷拥护。然而,让全市更广大的农民享有像城市一样完善的基础设施、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的环境,任重而道远,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加强领导,狠抓落实,统筹推进,确保实效。

(一)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。强化开展全方位、多形式、多层次的宣传教育,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大意义家喻户晓,让各级各部门狠抓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效传递。通过宣传教育,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,扭转部分村干部工作依赖政府、且等且靠的旧观念,激发农民群众“户户行动、人人投工投劳”的参与热情,营造社会上下广泛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,引导大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。要设置监督台,曝光开展工作不认真、标准低、走过场的行为,依托舆论监督促进整改。

(二)进一步完善整体推进机制。张龙乡和白营镇的经验表明,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、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、长期的坚持不懈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。各级党委、政府要充分认识重要意义,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。要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,一届接着一届干。要建立部门联动、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,科学编制规划,统筹安排建设任务,夯实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,切实建立一项重点任务、一个牵头单位、一个责任领导、一个责任机构、一套工作方案的“五个一”机制,明确工作方向和节奏,谋划好工作思路和方法,把握好工作重点和难点,全力以赴抓落实。要做好规划编制延伸和落实工作,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小区域规划或单项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,使规划由面到点、因地制宜、彰显特色。按照规划部署,要坚持分类施策、分层推进原则,有重点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村,组织观摩学习,发挥好这些村的标杆引领作用,整体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。

(三)进一步加大整合资金投放力度。总体来看,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历史欠账较多,还处在较低水平。在投入总量不足的同时,也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,因而必须创新投入方式。要建立政府主导、村民参与、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。针对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,要按照“渠道不乱、用途不变、统筹安排、形成合力”的原则,以县为主整合涉农资金。要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,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。一方面县(市、区)级政府应尽快落实建立实体工作机构,解决编制、人员、经费问题。另一方面各部门应加大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投入力度,多方整合资金,统筹落实涉农资金整合捆绑,专款专用,发挥资金最大效益,持续长效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。

(四)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。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、七分在管。一些地方通过集中整治较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,但不久便出现了设施闲置破损、杂物乱堆乱放、垃圾污水依旧等问题,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。村庄道路、供排水、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,要做到有制度、有资金、有人员,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、村集体补贴、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,建立专业管护队伍,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。同时,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、新型城镇化的全局视野下统筹规划,统筹推进,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。以乡和村为单位,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,立足长远,尊重科学,顺应规律,契合实际,不失偏、可操作。综合考虑排水、排污、垃圾处理、绿化、亮化等实际问题,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实施“三清五改”(清垃圾、清淤泥、清路障、改水、改电、改厕、改栏、改房),力争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、设施配套、功能齐全、环境整洁,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。

(五)进一步严格督导考核。围绕形成集中抓落实的良好局面,可采取月暗访,季通报,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与推进会的形式,每年进行一次全年排名、表彰和奖励。让市纪委、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参与,有关市直部门配合,采取定期督导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,加大督查力度,推动工作落实。要广开言路,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当好监督员,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全过程,努力形成鞭策落后、激励先进、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。

总之,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就要建立政府主导、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方参与机制,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,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,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,使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XML 地图